《我不挂帅谁挂帅》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八年级
【执 教 者】 秦敏
【单 位】 桂林市中山中学
【教材出处】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不挂帅谁挂帅》
【教材分析】
《我不挂帅谁挂帅》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中的欣赏部分内容。《我不挂帅谁挂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是穆桂英经佘太君劝说后,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定挂帅出征的一段唱腔。这一唱段不仅体现出梅派唱腔的特点,还通过〔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唱腔的对比,表现出剧中人物穆桂英报国杀敌的决心。《我不挂帅谁挂帅》中的穆桂英属于青衣行当,挂帅出征时她已是53岁,所以根据人物年龄,这段流水的速度是中速稍快。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对于传统音乐的理解有一定基础,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老师应该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通过语言描述或表现出来,这对于本节欣赏课至关重要。
【教学设想】
一是基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行设计,以听、辩、模、唱、演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京剧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在活动中逐渐提升学生对京剧唱腔的了解及本唱段中情感的把握。二是基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中,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扩大学生对戏曲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戏曲的体验与感受,逐步增强学生欣赏、表现戏曲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聆听、模仿、体验等方式感受京剧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在节奏、旋律、情绪上的不同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及贡献。并能在模仿学唱中,体验旦行唱腔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能有京剧韵味地演唱西皮散板部分的第一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锣鼓 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聆听音频,初步感受锣鼓经“紧锤”
师:同学们好,请大家聆听一段音频并思考:
1、它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渐快)
2、适合表现怎样的情绪?(紧张、急切)
3、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出示乐器图片)
师小结:这些是京剧武场使用的打击乐器。
(二)体验锣鼓经“紧锤”
师:刚刚这段紧张、急切的音频在京剧中适合表现怎样的场景?(战争)
1、出示锣鼓谱,认识“紧锤”
师:战争都是很紧张急迫的,所以它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紧锤”。(课件出示“紧锤”)
2、认识“锣鼓经”
师:这些字是模仿武场打击乐器音色的记谱方法,在京剧中统称为“锣鼓经”。(课件出示“锣鼓经”)
3、生跟师用动作感知“紧锤”演奏
师:下面老师念锣鼓经,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动作来模仿“紧锤”的演奏。
4、认识“无限循环”记号
师:你们发现我在哪里一直循环?它叫“无限循环”记号,它循环的时长是根据演员的实际表演而定的,在这里我们循环8次。
5、师带生读并及时纠正
师:一起来念一念锣鼓经。注意休止和重音记号的力度。
6、生带声势动作跟伴奏念一遍
师:请你们带着动作跟伴奏作完整念一遍。
二、新课教授
(一)、简介剧目,揭示课题
师: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中的经典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中就用到了“紧锤”。该剧是梅兰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表现的是53岁的穆桂英听闻国家有难,边关告急,心急如焚,最终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亲自挂帅出征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经典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板书课题)
(二)、感受唱词《我不挂帅谁挂帅》〔西皮流水〕部分
师:在京剧的表演中,“紧锤”一般会接“西皮流水”板式。(板书西皮流水)
1、师完整示范第1遍
师:下面听老师念这段唱词,请你们从力度、音色、动作三个方面去思考西皮流水板式有怎样的特点?
(1)体验咬字特点
师:我咬字的力度怎么样?力度强,字字铿锵,表现了穆桂英怎样的心情。
(2)体验音色特点
师:我念的音色是怎样的?高亢、明亮,人在很急迫的时候音调会提高。在舞台表演上来得更加夸张一些。
(3)观察动作特点,体验“有板无眼”
师:我念唱词配合着什么动作?(拍手)我拍的力度怎么样?(强)在京剧中强拍叫“板”,弱拍叫“眼”。你们来拍一拍(师动作示范),在音乐中是2/4拍。老师在念唱词的时候否用到了板和眼?(没有)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音乐中是1/4拍。在京剧中叫“有板无眼”。(板书有板无眼)
2、生体验“过板念”节奏
(1)认识“过板念”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是不是每一个字都在板上念?(师慢速拍着板念2句)有些字是板过了之后再念的,在京剧中叫“过板念”。(板书过板念字)
(2)师完整示范第2遍,生找过板念
师:仔细观察哪些字是过板念?
(3)出示箭头PPT
①一句句解决过板念
②生跟着鼓的速度打着板完整读唱词
3、聆听音频,简介方言字
(1)聆听音频,找方言字
师:一起来听听这一唱段,你听到了哪些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的字?
(2)简介方言咬字特点
师:京剧也被称为“国剧”,其咬字吸收了湖广音和中州韵,所以京剧的咬字具有方言性,有两种咬字特点,一种叫“上口字”,比如:“我”,一种叫“尖团字”,比如:“想”。
(三)体验唱腔《我不挂帅谁挂帅》〔西皮散板〕部分
1、生设计念白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京剧的咬字和音色来念一念这句唱词。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2、生展示设计的念白
3、师加动作示范,对比
师:听听老师念的,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节奏自由,坚定、决心)
4、师带领生念
①学念
师:把“不”和“谁”往上挑,更能表现穆桂英坚定不移,舍我其谁的决心。跟着老师念一念。
②加入动作
师小结:由此可见,唱腔的设计与剧目情节和人物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5、PPT出示动态旋律图谱,师示范演唱
6、生画图谱跟师学唱
7、生带手势演唱
8、师生合作《我不挂帅谁挂帅》〔西皮散板〕部分
①师生合作演唱
②加入动作,请1位生用电子锣鼓伴奏
师:把动作加进来。请你们来当我的士兵,我召唤你们,你们拱手有气势地回应“有”!最后亮相回“得令”,把上战场杀敌的决心表现出来。请一位同学上来用电子锣鼓为我们伴奏。
9、聆听音频,生小结旋律变化
师:请你们打着板聆听这一唱段。是在板眼上唱的吗?(不是)这就是西皮散板的特点,节奏自由,“无板无眼”。(板书西皮散板,无板无眼)
(四)对比〔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唱腔
师:刚刚我们体验了西皮流水和西皮散板两种板式。西皮流水的节奏:节奏紧凑、有板无眼;西皮散板的节奏:节奏自由、无板无眼。它们的唱腔都是非常流畅、高亢明快、刚劲有力的。
三、综合表现(做戏中人)
师:古有穆桂英,今有无数抗疫英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缺为祖国抛 +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雄,这些英雄的先进事迹成为了京剧表演艺术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优秀题材。梅兰芳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一代京剧大师,除了他极高的艺术造诣,更有植根于他血液中的浓浓爱国之情。今天,让我们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做一回“戏中人”。
1、排演
(1)“紧锤”+ 师生合作〔西皮流水〕部分
(2)师演奏锣鼓经,生走圆场
(3)师生合作〔西皮散板〕部分(请1位学生伴奏电子锣鼓)
2、完整表现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好戏现在开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过了一把戏瘾,感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与其真善美的智慧,让我们期待下次的好戏开场!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