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梅兰芳》教学设计 周梓琪

2023-01-12

大美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执 者】 周梓琪

【单    位】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     

【教材出处】 人民音乐出版社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章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大美梅兰芳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中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一章节。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个京剧选段,通过赏析和感受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中唱腔、身段、表演特征与其他流派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梅派唱腔特点的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章节的现代京剧艺术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案对象是第八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是一个已具备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和鼓励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本校学生在平常的音乐活动中经常参与合唱队等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在识谱音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引领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内容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教学设想】

基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行设计,以听、辩、模、唱、演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京剧旦角中梅派唱腔和身段的特点,在活动中逐渐提升学生对梅派唱腔及身段的了解。经过本节课体验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演唱、表演等实践活动,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扩大学生对戏曲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戏曲的体验与感受,逐步增强学生欣赏、表现戏曲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梅派艺术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并能从中体会到梅派艺术的美,激发学生对京剧旦角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梅派唱腔、身段、表演的特点,初步了解梅派艺术。

三、知识与技能:对比分析旦角四大流派不同特点,学唱一小段唱腔,揣摩梅派唱腔韵味,体验梅派身段的美。

【教学重点】

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体验梅派唱腔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一、感知四大流派的不同特点。

二、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并感知梅派唱腔特点。

教法

讲授法、情景体验法、对比法、欣赏法

学法

讨论法、练习法、情景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双凤斗篷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赏剧照并提问:这是出自哪部剧?剧中人物是谁?最初扮演着是谁?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字形容剧照中人物形象。

(二)教师表演虞姬唱段。

二、鉴赏与感知

(一)通过教师介绍四大名旦和分别模仿四大流派唱腔、身段、表演,请同学感知四大流派不同特点。

(二)欣赏《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段并思考:这段表演在行腔上有什么特点?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三、体验梅派艺术的美

(一)体验梅派唱腔的美,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一句。

1、请同学模仿老师发“一”字音,找到自己最明亮的声音。

2、听老师用“一”字音哼唱旋律并找到换气位置。

3、学生跟琴唱谱,教师强调倚音唱法。

4、同学模仿老师用“一”字音哼唱并感受梅派艺术收腔位置的特点。

5、老师带词教唱。

6、体验戏迷们打着板眼唱戏。

7、聆听老师演唱后一句,找到上口字“和”,并了解京剧起源。/8、学生总结8、唱段行腔、音色特点。

9、同学们跟伴奏演唱,老师带上身段表演。

(二)体验梅派身段的美

1、提问:带上身段表演是不是更具观赏性呢?

2、介绍梅兰芳先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拓展的新行当“花衫”,特点是载歌载舞,“花衫”行当的出现使京剧更具观赏性。

3、学生体验梅派艺术的手型(兰花掌、兰花指),并结合其造型(低眉含羞、扬眉翘指)进行表演。

4、将学习到的造型带入到唱段当中进行表演。请两位同学披上虞姬的双凤斗篷进行表演。

5、梅兰芳先生的魅力所在除了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提问:他有什么爱国故事?讨论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精神,总结其大美精神。

四、讨论探究

通过这节课对梅派艺术的感知学习,请同学用讨论梅派艺术的美之所在?这是不是跟我们中国传统审美相契合?

五、拓展与思考

梅派艺术给今天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如今出现了根据时代而改良形成的京歌。请同学们聆听两首京歌感受哪一首更具有梅派唱腔的特点?为什么?

六、总结

梅派艺术所体现的雍容大方的美,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和谐、包容的美学精神。不管时代在变,根不会变,这样的美也会有你们继续传承下去。


分享